罗平招商引资
罗平在云南省东部,位于滇、桂、黔三省区结合部,以“鸡鸣三省”闻名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,九龙瀑布群为省命名的11个优秀风景区之一,鲁布革小三峡碧波荡漾,多依河省级名胜风景区风光绮丽,民族风情浓郁。物产富饶,为省烤烟、蜜蜂春繁和蜂产品加工基地县。油菜产量居全省各县之首,几十万亩连片油菜花海每年吸引万千游客,“罗平油菜花旅游节”盛况空前。历史罗平历史悠久,西汉时曾设漏卧国/漏卧侯国/夜郎国(今罗平),隶牂牁郡。隋为南宁州属地。唐初隶南宁州总官府,贞观年间为郎州属地。天宝年间为罗雄部,属南诏石城郡。宋为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,隶大理国石城郡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罗雄州辖亦佐县,属曲靖路。明万历十五年(1587年)更名罗平州,属曲靖军民府。清沿之。民国二年(1913年)始称罗平县,属滇中道。民国十八年(1929年)废道,曾直隶省。1950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,属宜良专区,1954年并入曲靖专区。1958年10月撤销罗平县建制,并入师宗县。1959年1月,恢复罗平县建制至今。地理气候罗平县地处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上,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,地形地质结构复杂,西部和北部是较为完整的滇东高原面,中部属岩溶断陷湖形盆地,东部和南部受河流侵蚀、切割,形成中低山和峡谷相间的地貌,最高海拔为白腊山主峰2468米,最低海拔为鲁布革乡三江口722米,相对高差1746米。境内河流为珠江水系,主要河流有九龙河、块泽河、黄泥河、及八大河(南盘江)等25条,分别流经县境中、东北、东南和西南部,汇集于三江口,经广西注入珠江归南海。县内除南部八大河一带属南亚热带气候外,其余皆为高原季风气候。夏季受暖湿气流影响,多大雨和暴雨;冬季受昆明静止锋控制,常阴雨连绵。年平均降雨量1743.9毫米,是全省的多雨区之一,年平均相对湿度85%,年平均日照时数1685小时,年平均气温15.1℃,年均无霜期为280天左右。经济概况2008年全县县内生产总值(GDP)完成60.6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增长12.5%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.5亿元,增长17.5%;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.6亿元,增长22.6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.9亿元,增长26.1%: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%;城镇登记失业率2.35%;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.4‰以内;万元GDP能耗比2007年降低5.28%。人均GDP达10460元。自然资源全县土地资源总量442.87万亩,其中林地占28.5%,荒草地占36.5%,水域面积占0.7%,难利用土地占6.8%,园地占0.2%,其它用地占77%。耕地主要分布在罗平坝子、山间小盆地及坡度在25度左右的山区,有30-3000亩的山间小盆地80余个,千亩以上的坝子40个。境内水能蕴藏量极为丰富,且易于开发利用。已探明的水能蕴藏量为105万千瓦,已开发利用72.5万千瓦,被誉为“电力之乡”。60年代后,在全县广大农村广泛修建小型水电站;70年代始,相继建成装机容量为4800千瓦的九龙河电站和装机容量为6万千瓦的大寨电站;80年代兴建了中国第一座引进外资兴建的大型水电站-鲁布革电站(装机容量60万千瓦),以及全国最大的县级电站腊庄电站(装机容量6万千瓦)。境内矿产资源极为丰富。勘测资料表明,县境内有煤、铅锌、大理石、硫铁、石膏、铜、铁、金等9种主要矿藏。铅锌是罗平县主要矿产之一,已探明工业储量为358.2万吨,矿石平均品位达4.69%,主要分布在富乐镇老君台、拖牛、骥子塘、尾芦塘,现建有铅锌冶炼厂。境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,盛产油菜、生姜、柑橘、蜂蜜、白薯等。近些年来又种植大面积的银杏、南竹、杉林、杜仲、柑桔等林果竹类。
